项目概述

"磁器长歌"沉浸式技术优化及文创内容产教融合实验项目是2024年四川省教育厅第二批高等学校创新性实验项目,由成都锦城学院·文学与传媒学院专业教师团队与成都汉沙科技公司联合申报。“磁器长歌”项目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南街景区内,项目斥资1.1亿元,从项目策划、设计、到施工建设均由成都汉沙科技公司独立完成。项目是集街区商业、沉浸式体验馆、汉服妆造体验、研学教育等为一体的沉浸式文旅综合项目。

本项目基于公司自主知识产权计算机软件进行优化迭代,将4个V1.0版本(AR互动体感系统V1.0[软著登字第8572319号]、AR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软件V1.0[软著登字第12584240号]、MR景区导览追踪系统V1.0[软著登字第12491505号] 和AR景区导览与互动展示管理软件 V1.0[软著登字第12618619号])升级为V2.0版本,并再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。学院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为主,基于“XR技术基础与应用”课程进行关联性实验,提供软件更新的技术参数及实证研究成果。

“磁器长歌”沉浸式体验馆以文化为依托,以技术为驱动,围绕“寻磁”的主题,塑造出一个亦真亦幻深度沉浸的梦幻磁器口元宇宙,虚拟实境的演绎出沉淀千年的历史文化。学院拟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为主,以四川民俗文化传承与创新普及基地为依托,基于“民俗学”“全媒体影像与直播实践”等课程进行关联性实验,提供项目运营中的内容建设。

核心理念

"产教融合教育,技术赋能文化,创新驱动传承" - 通过现代数字技术手段活化传统瓷器口文化资源,打造具有教育性、互动性和创新性的文化传播新模式。

项目背景

国家文化战略需求

积极响应国家"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"的号召,探索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途径。

产教融合教育改革

践行应用型高校"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"的育人模式,通过真实项目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。

技术发展机遇

随着VR/AR/MR技术的成熟和普及,为传统文化展示提供了全新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。

研究目标

文化传承目标

构建数字化瓷器文化传播体系,探索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型表达方式。

技术创新目标

研发适用于瓷器文化展示的沉浸式技术解决方案,突破传统展示方式的局限性。

教育实践目标

建立"产学研用"一体化实践平台,培养复合型数字文创人才。

社会服务目标

开发具有市场价值的文化创意产品,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。

采用技术

Unity Unity3D
Blender Blender
3D Scanning 3D扫描
AR AR Core
AI AI辅助

项目综合运用多种前沿数字技术手段,构建全方位的瓷器文化数字展示与体验平台:

  • VR虚拟展馆:通过VR技术构建虚拟瓷器博物馆,用户可以"亲临"各种历史时期的瓷器制作现场和展示空间。
  • AR互动体验:通过手机APP实现瓷器AR展示,可多角度鉴赏、缩放查看细节,并获得智能讲解。
  • MR混合现实:结合Hololens等设备,实现虚拟瓷器与现实环境的无缝融合交互体验。
  • 3D数字建模:对珍贵瓷器进行高精度三维扫描和数字建模,建立完善的瓷器数字资源库。
  • AI辅助创作:利用生成式AI技术辅助瓷器纹样设计和文化讲解内容生成。

项目进展

项目立项阶段

2024.05-2024.9

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,组建核心团队,确定实施方案,获得校级重点项目立项。

学校支持阶段

2025.2.25

学校相关部门(实验管理处、教务处等)同意建设,学校领导签字同意。

实验室建设阶段

2025.04-2025.06

完成实验室改造和实验室设备招标采购,项目软硬件准备就绪。

技术研发阶段

2025.07-2025.09

完成沉浸式体验系统的技术框架设计,开发初步的VR瓷器口制作模拟系统。

内容制作阶段

2025.10-2026.07

收集整理瓷器口文化资料,制作3D模型和互动内容,完善体验场景。

项目验收阶段

2026.08-2026.09

完成项目验收,展示沉浸式体验系统和文创产品成果。

创新特色

跨界融合

打破文科与工科界限,构建"艺术+技术+教育"的多学科交叉创新模式。

产教融合

以真实项目为载体,实现教学过程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。

技术集成

整合多种数字技术手段,构建全方位的瓷器文化数字展示系统。

文化活化

通过数字技术手段活化传统文化资源,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和表现力。

教育创新

开发系列数字化教育产品,助力传统文化教育改革和实践。

产业孵化

探索文化创意产品的商业化路径,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。